解释一:瑟瑟即为发抖
《说文解字》曰:瑟,古代一种弦乐。后来用“瑟瑟”指风声或其他轻微声音,如三国时刘桢有诗云,“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风”。
再后来,“瑟瑟”又被用来形容颤抖。
浔阳江头夜送客,枫叶荻花秋瑟瑟。
——白居易《琵琶行》
停停倚门念,瑟瑟风雨夕
——李群玉《小弟艎南游近书来》
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风。
——刘帧 《赠从第》
枫叶菊花秋瑟瑟,荒园废圃雨昏昏。
——倪瓒《寄德朋》
如果将“瑟瑟”解释成“颤抖,”那么,“半江瑟瑟”是说江水响呢还是江水抖呢?
北京大学许渊冲教授将“半江瑟瑟半江红”翻译为“Half of its waves turn red and the other half shiver(颤抖)”,回译成中文就是“半江红来半江抖”。
解释二:瑟瑟是青绿色
明正德六年(1511)的状元杨慎查阅大量史籍,发现在唐朝有一种宝石叫“瑟瑟”。
šiše 玻璃是伊朗波斯语的口语读音,在文学用语和阿富汗达里语、塔吉克语中读作 šiša,其前身是中古波斯语 šišag,甚至存在辅音韵尾。
这个词因为波斯文化的广泛影响传到各地,西亚、北非甚至东欧很多语言中的玻璃都是类似的读音。
《新唐书》里记载唐德宗曾派人在西域采购玉器,得“瑟瑟百斤”;
《旧唐书》里说将军高仙芝曾在中亚的石国大肆劫掠,“获大块瑟瑟十余石”;
《明皇杂录》说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华清池泡澡,专门用瑟瑟装修温泉房,“尝于宫中置长汤屋(温泉房)数十间……又于汤中垒瑟瑟及沉香为山”。
于是,杨慎在自己的《升庵集》里留下一句:“瑟瑟本是宝名,其色碧”。
诗词大会还曾出过该题,难住了百人团的不少高手,当时百人团共有55位高手答错。
当时的题目是这样的:
以下选项中,哪句诗中用来形容颜色的词最少?
A. 半江瑟瑟半江红
B.春来江水绿如蓝
C.两个黄鹂鸣翠柳
该题选B。(B只有一种颜色,蓝指一种蓝草)
波斯语的青金石不仅为汉语贡献了瑟瑟体,也给英语贡献了一个词 azure(蔚蓝)。
1374年,英国诗人乔叟在诗歌 Troilus and Criseyde 中第一次将 azure 作为颜色使用,“a broche, gold and asure (a brooch, gold and azure)”,用来形容一个金蓝相映的胸针。
后来乔叟在 The Canterbury Tales,再次使用“azure”一次,称蓝天为 azure firmament。
最后,在一起来看一下民国学者徐忠杰翻译的《暮江吟》吧~
暮江吟
一道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。
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。
Sunset by the River
Remnant of sunshine spread over the river,
Half an emerald green, half a reddish glow.
On the night of the third day of the ninth moon,
Dew appears as precious pearls, the moon, a bow.
你觉得“半江瑟瑟半江红”中的瑟瑟应该解释为什么呢?
本文素材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
往期精选
● 抄袭中国马面裙还敢自称“标志性”“创新”?
● 勿忘国耻!对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一查到底!
● 离谱!吸毒艺人竟然拿“影帝”了
● 压力给到周杰伦!朗朗已经换上“情侣头像”了!
● 武汉大学发现甲类传染病霍乱病例,我们需要担心吗?
因为公众号平台 更改了推送规则,如果 不想错过小维的文章,记得读完点一下“ 在看”,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 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。
想要人生没有遗憾,不要忘记点“分享”“点赞”“在看”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